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行业和领域服务需求,培养具有扎实计算机理论和实践基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历史沿革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自2008年开始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性地构建了“项目体系引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2010年获批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在相关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该国家毕业生同等待遇。
2009年获得“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专业与学科互为支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环境
计算机技术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设施完备,现设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与微系统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和3个基础实验室,1个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平台,与中科曙光共建云计算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与中国联通邯郸分公司、百度公司、东软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北京云泰数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8 个,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工程实践环境。
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

专业实验室
人才培养
面向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明确计算机事业未来需求,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新理念为指导,利用专业特点和我校综合性大学多学科门类优势,融入多学科交叉复合理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按照通识教育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专业教育课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四个模块设置课程体系,探索计算机学科与医学、农学、水利、煤炭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设置跨学科实践项目,开设学科交叉综合训练课程,实现创新教育、学科交叉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针对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习实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式,分清层次,明确定位,有机结合,有序推进。基于实验层次划分方法,凝练为演示验证型实验、应用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层次由低到高,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由基础实验向解决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转变。同时,在实践教学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践行多学科交叉复合理念,实现简单工程问题的独立解决方案到建立复杂工程问题的集成系统。
融通线下与线上两个空间,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设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围绕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和价值目标,建设理论实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维度课程内容和资源,提升课程高阶性、前沿性和创新性。
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3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60余项。

团队趣味编程赛 社会实践活动

赛前指导及获奖证书1

赛前指导及获奖证书2
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 23 名,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现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8 人,高级职称比例为 43%;中青搭配合理,系部成员的平均年龄为 45 岁。学历知识结构合理,现有博士 11 人,硕士 10 人,硕博比例 91%;教师团队拥有省级教学名师 2 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人员组成学缘结构广泛,知识覆盖全面,职称结构合理。
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及人才培养需求,聘请了9位校外具有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教学技能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西安迅波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利用自身工作经验,给学生讲解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开发案例和开发方法,组织本专业学生到合作企业和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和自主学习并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等能力。兼职教师通过参与培养方案修订、产学研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参与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就业面向
目前计算机领域工程人才缺口巨大,就业前景十分乐观。IT行业十大人气职位中,计算机领域工程师薪酬位列第一。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灵活、选择面宽泛,就业领域涉及软件、互联网、教育教学、电信、银行等企事业单位。本专业具有推免本校和外校研究生入学的资格,近年来,多名学生推免或考取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勇于创新的“工程人”精神,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和深造单位的普遍好评。
专业负责人简介:
倪健,女,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生导师,河北工程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工程教育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专家,河北省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工程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工程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获评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先后承担“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获评“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建设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数据结构与算法)、河北省精品课程2门(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主持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教研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1部。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研究,获评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主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检索等高水平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