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所在学院为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于2021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
一、专业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北省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也是河北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最具传承的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专业始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OBE”理念为专业建设引领,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扎实矿业开发理论与技能、卓越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采矿工程专门技术人才,为我国能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专业发展脉络
作为河北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专业最早起源于1952年成立的开滦煤矿工业学校采煤科,隶属于燃化部;1965年搬迁至峰峰矿区成立了河北峰峰煤矿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河北煤矿学院,隶属于煤炭部,自此开始招收采矿工程专业全日制本科生,成为河北省最早开设采矿工程本科专业的部属高校;1993年采矿工程学科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全校最早设立研究生教育的专业之一;2007年采矿工程被确立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2009年开始招收矿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0年矿业工程一级学科获批,矿业工程学科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列入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年采矿工程本科专业被确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本科专业成为河北省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实施专业;2019年获批成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采矿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此采矿工程专业迈入了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三、专业培养目标
采矿工程专业突出自身专业特色,依托国家煤炭行业战略与发展需求,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旨在通过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使学生在价值、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价值目标:采矿工程专业认真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秉承“薪火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的行业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知识目标:依托“两体-一中心-三模式”的“213”协同育人创新机制,从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矿山安全管理与监察、矿井通风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3)能力目标:创新性地采用“科教融和筑基、专业讲座拓展、虚实结合提升、实操训练强化、工程实践升华”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采矿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矿产资源开发新形势的复合型应用工程技术人才。
在上述培养目标的支撑下,预计毕业五年后,毕业生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主要为煤炭)达到采矿工程师或相应等级技术水平;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煤监、安监、国土和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承担重要技术和管理工作。
四、核心课程及一流课程建设
(1)核心课程
《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井巷工程》、《煤矿地质学》、《矿井通风》、《煤矿安全及事故案例》、《开采设计》、《液压与采掘机械》、《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课程。
(2)一流课程建设
2020年,《岩石力学》课程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2021年,《开采方法》被河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师资队伍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0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19人,博士研究生占专任教师比例达95%,教授全部参与主讲本科课程,并形成了以老教师为领头雁,青年教师为主干力量的年轻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的学缘结构合理,分别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其中3名教师分别具有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留学经历。专业拥有全国煤炭行业教学名师1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1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煤矿支护优秀专家2人,中国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1人,河北工程大学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获河北工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团队获河北工程大学优秀教学团队,3名教师分别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矿山建设专业委员会和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此外,专业还先后聘任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Seher Ata教授、美国阿拉斯加大学陈钢教授等国际知名大学人才3人,柔性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六、实践育人平台
(1)校内采矿工程训练中心
采矿工程专业校内建有独具特色的国内同类高校中规模最大,配套齐全的实体装备1:1比例的地面采矿工程训练中心,下设建有“开采模块”、“掘进模块”、“支护模块”、“绿色开采模块”和“浮雕理论模块”等五大模块,包含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凿岩台车、煤巷掘进机、移动变电站、单体支柱等真实装备,合计105台套,价值3000余万元。
训练中心内还建成拥有集“采矿模型3D交互试验系统”、“矿井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矿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系统”、“采掘安全三维立体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和“实操虚拟仿真采煤机和掘进机”于一体的矿山虚拟仿真中心,可供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学习和上机实操。此外,专业还建有集“立井开拓系统”、“采区生产系统”、“井底车场”等可用于开展实践教学的采矿三维模型室,模型合计20余件。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采矿工程专业非常注重加强同煤炭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并共建校外实习基地。近三年,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余家,主要分布在峰峰集团、邯矿集团和开滦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教学环境。其中,依托采矿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矿业工程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建成了河北省“河北工程大学-邯矿集团陶一煤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冀中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示范基地。
七、科教融合育人平台
采矿工程专业牵头或参与省市级以上平台建设13个。采矿工程综合实验中心拥有大直径SHPB动态测试系统、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SAS-2000电液伺服岩石三轴试验机、TAW-600电液伺服岩石试验机、YZW-1000Y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直剪仪等大型设备,同时还拥有国内最大的CM500二维平面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装置,这些先进大型仪器设备完全能够满足采矿工程专业的日常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部分采矿工程专业参与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
八、育人成效
(1)就业升学质量高
采矿工程专业始终坚持面向国家能源人才战略需求为育人主线,不断加强五育并举,就业和升学质量显著提升。近3年来,李银、王浩然、康嘉鑫、李想等4位同学分别被保送为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国内知名高校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世源、朱文博、王浩羽等8位同学被国家能源集团等国有煤炭龙头企业录用。
(2)学生实践能力强
在本科生导师制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教师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加强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采矿工程实践作品大赛并获奖项12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河北省“互联网+”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冀青之星1人。
专业负责人简介:
洛锋,男,1985年5月生,教授,重庆大学工学博士,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全国煤炭行业教学名师,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矿支护优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采矿工程)负责人,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燕赵英才,河北省科协首批智库专家,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岩石力学)负责人,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邯郸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北工程大学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北工程大学青年教学骨干,河北工程大学教学名师,河北工程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团队带头人。
现任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邯郸市深部巷道围岩控制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工程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青年编委、《深地科学(英文)》青年编委、《矿业安全与环保》青年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矿山岩石力学和矿井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资助项目、河北省引进留学人员资助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科(教)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横向委托项目20余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绿色矿山青年科学技术奖1项,河北省煤炭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Powder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期刊论文22篇,参编专著1部,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受邀作为《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中国矿业大学学报》《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审稿人。